面对新产业、新业态带来的技能需求变化,通过开展全国技能大赛,实现以赛育人、以赛兴产嘉正网嘉正网,推动技能人才培养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同频共振,为实施制造强国、技能中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。
9月19日至23日在河南郑州举办的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吸引众多目光。35个代表团的3420名选手围绕106个竞赛项目参赛,上演技能领域巅峰对决:既有老手艺人的功夫积淀,也有青年人的创新锐气;既有木工、焊接等传统领域赛项,也有占比过半的智能制造等新领域赛项;既突出竞赛引领,也带来全过程、多场景、沉浸式的技能体验。(9月21日 新华社)
全国技能大赛是我国赛事规格最高、竞赛项目最多、参赛规模最大、技能水平最高、影响范围最广的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赛事。大赛不仅是展示全国技能精英风采的顶级平台嘉正网,更是推动技能强国建设、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抓手。
重点围绕新兴产业设置赛项。本届大赛项目设置紧密结合科技变革、产业发展、企业实际,注重技术与技能的有机融合,传统与现代元素交织。其中,智能制造、高端装备、数字技术、新能源等前沿技术领域赛项占比超过50%。首次设置乡村振兴专项赛项,人工智能工程、智能制造工程、工业互联网工程和集成电路工程4个专业技术类竞赛项目,展现技术技能融合发展的最新趋势。本届全国技能大赛的项目设置,精准响应“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,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”要求,确保竞赛项目保持高度的产业关联性、技术先进性和对劳动力市场的敏感性,引领技能人才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,为培养新质生产力人才、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关键作用。
高学历“青春力量”成为参赛主力。本届大赛,参赛选手平均年龄24岁,30岁以下占比77%(25岁以下占比 70%),既有刚走出校园的技能新星,也有深耕行业多年的老师傅。年龄跨度大的选手结构特点,恰好契合新质生产力人才培育“传承+创新”的需求,也是我国技能人才终身培育体系的生动写照。从学历看,参赛选手中有博士13人、硕士286人、本科843人,占比33%,高学历参赛选手主要集中在智能制造、高端装备、数字技术、新能源等前沿技术技能领域。
部分赛项实现“人机协同”操作。本届大赛科技感强,开拓了不少新领域、新赛道。赛场上,智能制造单元的协作机器人正以0.1毫米的精度拧动螺丝,装配微型零件;数字交互媒体设计选手指尖在键盘上翻飞,屏幕上实时跳出的代码,正将智能家电交互界面的创意一点点变成可视化原型。本届大赛竞赛设备广泛采用工业机器人、智能网联汽车、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,部分赛项实现“人机协同”操作,展现“人工智能+技能”的未来图景。人机协同,是指人类与人工智能系统在特定任务或环境中相互配合、共同完成工作的模式,使两者能够互补优势、协同决策,从而提升整体效率与智能化水平。部分赛项实现“人机协同”操作,体现出职业教育与科技创新正在深度融合,表明技能已不再是“操作型”代名词,而成为知识、技术与创新能力的结合点。
面对新产业、新业态带来的技能需求变化,通过开展全国技能大赛,实现以赛育人、以赛兴产,推动技能人才培养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同频共振,为实施制造强国、技能中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。(向秋)
家财猫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